葡萄种植模式有哪些?快来看一下
来源:http://www.nzmpty.com/news/36.html 发布时间:2020-09-12 点击:731
葡萄种植模式多种多样,人们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忽视建园质量。葡萄园建设是葡萄现代化管理的基础,是实施标准化和机械化管理的平台,在低劣甚至错误的建园条件下不可能运用现代化的葡萄园管理技术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种植模式朝向轻简化的方向发展。一次性高投入、高标准建园,标准化种植、机械化管理,抗逆、省工是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。
1、密植与高产时代
该时期以20世纪90年代以前为主流,该时段葡萄园种植特征是规模小,以家庭为单位,种植面积多在0.1-0.4 hm?,葡萄园呈零散分布,以一家一户劳动为主。
建园一次性投资少,架材多近地取材,如用石材、木桩等,或自己打造水泥桩,架面多低矮,如1.6m;葡萄种植密集,行距小、株距密,多采用品种枝条扦插繁殖,苗木投入小;由于规模小,往往能花费时间靠人力挖沟、施农家粪肥。
2、向现代化葡萄园过渡阶段
1)建园主体改变,规模增加
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,特别是进入21世纪,虽然葡萄的种植观念与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小农时代,但种植规模扩大,鲜食葡萄种植虽然仍以农家个体为主,但十几亩(1亩=666. 7m?)乃至几十亩的承包大户增加,越来越多的非农企业家介人鲜食葡萄生产,这种现象在长三角地区非常明显,酿酒葡萄栽培随着葡萄酒企业的规模发展,主体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企业基地,各地建起了成千上万亩的酿酒葡萄基地。
2)建园标准提高
建园规格提高,一致性增大。鲜食葡萄建园特别是避雨栽培和设施栽培硬件设施投入明显加大。酿酒葡萄建园统一规划, 整齐度提高,部分地区动用挖掘机、铲车等进行整地、挖沟以取代人工,但仍有相当部分取消了挖沟,进行旋耕整平。架材基本以市场上销售的水泥桩为主,也有用钢架结构的,拉线也由单一的镀锌铁丝增加了不锈钢丝和塑钢丝。行距进一步扩大,除了埋土防寒的考虑,也适当考虑了人工作业的方便性,但并未考虑系统机械化,因此非埋土防寒区1.6-1.8 m的行距非常多见,埋土防寒区也往往不能满足取土距离的要求;株距仍然很密,一些地区亩栽上千株并不鲜见。苗木以商品性品种自根苗为主,嫁接苗比例上升,但对质量和嫁接等并没有标准要求,建园仍以省工、省钱、快速为指导思想。
3)面临的困境
建园方式与规模扩大不匹配:
1、缺乏适宜的葡萄园机械,仍需要动用人工,用工成本翻番,效率低,效果差。
2、有机肥投人不足,很多酿酒葡萄基地没有配施足量的有机肥,因此葡萄生长的土壤环境质量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,植株抗逆性甚至降低。
3、对苗木质量把关的认识不足,仍是“能省则省”的思维方式,有些则是“配套工程”,有的甚至以圈地为目的,自根苗、营养钵苗、带菌带虫带毒苗不检疫,建园根基不好,为害久远。
4、缺乏配套的水利设施,过去兴修的水利设施已经废弃,节水灌溉设施往往停留在市政配套滴灌设施的程度,持续使用的比例低,大环境的排水设施缺乏统一规划, 洪涝、内涝时有发生。
5、单纯地扩大规模,忽略了多样性以及防风林等的建设。